為了乘客 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
發(fā)布時間:2016-12-29 來源: 作者: 點擊: |
16路公交司機馬彥軍:為了乘客 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
父親病危為了乘客她毅然繼續(xù)發(fā)車
11月15日,主城區(qū)公交車免費乘坐第一天,乘客明顯多了起來。上午7時左右,馬彥軍駕駛16路車載著滿滿的乘客運行。途中,她的母親多次打來電話,但她謹記規(guī)定——“行車期間不能接打電話”而沒有接聽。行至市二院站時,母親的電話又一次打來。等乘客上下車的間隙,她才接了!摆s緊過來吧,你爸住院了,正搶救呢!”放下電話的馬彥軍感到情況不妙,74歲的老父親本來就患有心血管疾病,這次突然病重,著實令人擔心。她馬上向公司申請了調班,公司安排替班司機趕去與她交接。
這時,車上有乘客說:“司機要換班,這下可麻煩了,上班肯定遲到了!甭牶,馬彥軍心里很不是滋味兒,“這會兒正是上班、上學高峰,我怎么能因為自己的私事,耽誤一車的乘客?”放下電話,她便繼續(xù)駕車前行直到終點站(市委黨校),打算在那里完成交接。當時,替班司機還沒趕到,又有乘客陸續(xù)登上她駕駛的16路車。為了不耽誤乘客出行,她只好再次發(fā)車。直到走到天洋冷凍廠站附近,替班司機趕到,完成交接,她才急忙打車去了父親所在的哈院。而那時,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小時。等趕到醫(yī)院,她得知了父親已經去世的不幸消息。
未能見父親最后一面她心中充滿遺憾愧疚
回想起這事,馬彥軍心中至今滿是愧疚。自從從事了公交司機這個職業(yè),她每天起早貪黑,從來沒照管過家里,兒子平時上學也都是父母親接送。兩位老人歲數越來越大,身體都不好,可她很少能陪伴在她們身邊。
接受采訪時,馬彥軍哽咽了:“當時聽說父親進了重癥監(jiān)護室,我要說不痛不急,那是假的?砂l(fā)車那是我的本職工作,我走了,乘客怎么辦?我不能因為我一人耽誤他們上班或上學呀!”
市公交總公司三分公司經理孫福民說,馬彥軍的父親突發(fā)重病,報了病危,可她還一直堅守崗位,直到完成交接才往醫(yī)院趕,就這樣錯過了和父親見最后一面的機會。
平時認真負責從未受到過任何投訴
16路路隊長鄭紅娟介紹,馬彥軍在公交行業(yè)已經工作10年,平時就是一個勤懇、踏實、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,“出勤率很好,從沒有因個人私事請過假。平時公司安排加班或同事請求替班,她都是隨叫隨到,毫無怨言”。
平時,公司要求每名司機每天5時40分按時到崗,而馬彥軍每次都是提前10分鐘趕到,進行例行車檢,清理車內衛(wèi)生,做好發(fā)車前的一切準備。在路上,她遵章守法,從不主動超車、不超速行駛、不闖紅燈,也絕不會因堵車心煩意亂,頻繁鳴笛、開斗氣車等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,她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乘客。由于乘客的素質不同,個別人會把工作或生活中的怨氣撒到公交司機身上,也有一些乘客因為交通擁堵、路況差等情況,抱怨甚至辱罵司機,但她從沒有與乘客紅過一次臉、吵過一次架。孫福民介紹,馬彥軍這10年的工作中,從未出現過一起安全責任事故,從未受到過任何投訴。
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希望得到乘客理解支持
工作時間長,每天緊張忙碌,是每名公交司機的工作常態(tài)。就拿馬彥軍來說,早晨5時出家門,晚上9時才回到家。而公交免費期間,末班車發(fā)車時間延長到8時30分,她負責的線路16路跑完末班,收車、返場、例行車檢、保養(yǎng),她再回到家便是晚11時了,基本上一天十幾個小時都要在車上度過。雖然累、苦,但她一直無怨無悔,默默奉獻著。
公交免費期間,客流量加大,馬彥軍的壓力也更大了。除了保證安全運行,文明行車,她還要不斷疏導乘客。乘客一多,不文明行為也多了起來,比如非要從后門上車的,不給老人和孕婦讓座的,在車內吐痰的,她都要耐心勸導,盡力維持車內良好環(huán)境秩序。有時趕上堵車,為了保證車輛按時運行,她經常中午顧不上吃飯,也很少喝水,因為沒時間上廁所。給車加氣,還要利用午飯時間或晚上收車時間進行。
馬彥軍表示:“在我們這個行業(yè)里,每個公交司機都不容易,但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,盡心盡力做好是我們的責任!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,希望乘客對我們多一份理解和支持,我們就知足了! 衡水晚報記者 張洪寧